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教育科学学院“十三五”工作规划(2016-2020)

【日期:2016-12-27 | 浏览次数:次】

根据许昌学院“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及工作要求,结合教育科学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教育科学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过去五年发展回顾及目前形势

教育科学学院是目前共有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三个专业,承担全校教育学、心理学、艺术教育等公共教育任务。现有教职工39名,在校生1657名。

(一)主要建设成绩

1.学科建设

2013年,我们整合学校及学院力量,成功申报“教育学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并被学校列为专业硕士学位点申报第一梯队。2014年,我们根据学科建设任务,积极推进学科团队建设,凝聚学科方向,取得一批代表性的研究成果,2014年11月顺利通过学校中期检查。2012年与河南大学联合签订联合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协议,该工作开展以来,有6位老师被聘为河南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同时有24位研究生在我校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实践与学习。这些工作为我院以后申报和独立开展专业硕士的培养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2014年获得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一项,也是我院在该项目上的突破。

2.队伍建设

四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基于实践能力的培训、教师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以及教师职业能力培训。先后聘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张彩云博士、《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主编周长春教授、河南大学赵俊峰教授等知名专家教授来我校讲学,并与《中国教育学刊》《高等教育研究》《早期教育》签订了“科研实验校”协议,聘请赵俊峰教授为我院兼职教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慕课培训、眼动仪应用技术培训,行为观察应用能力,学前艺术能力培养,教师网络课程培训。选派于康平、王璐老师前往华东师大和河南师范大学进行了教师教育课程培训。选派刘晋红、刘畅、张弘毅、李松、王璐老师到华东师大、华中师大进行为期半年国内访学。四年来借助国培平台邀请国内一批著名专家张彩云、莫雷、王坤庆,周洪宇,许卓娅,钱志亮,蔡迎旗,王北生等来校讲学,邀请应彩云,张简,查卓娜等国内著名一线名师走上本科教育课堂。学术交流广泛而深入。2014年11月我院又成功承办了“河南省教育学研究会第29届学术年会”,为我院教师和省内同行专家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扩大了我校在省内高校中的影响。

引进博士2人,硕士5人。获得双师资格教师6人。

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年轻化、专业化、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高学历层次教学科研队伍。目前,教育科学学院教师队伍结构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年轻化。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二是高学历化。32名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者 4人,硕士26人,占比例为 93%,有1名博士后和相当数量国内外培训、访学经历的人;三是专业化。教师大多数为专业均为教育学或心理学,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四是结构合理化。共有教授3名、副教授9名,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较为合理。

3.专业建设取得成效

2011年以来,三个专业稳步发展,小学教育专业招生由几十人发展200人,学前教育专业招生由原来的200人,发展到近1000人。同时还举办了国际合作办学,目前招生160人。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6月学前教育专业获得河南省教育厅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基于艺术教育方向的卓越幼儿园人才培养计划》。

4.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成果

获得了校级“教育学科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心理咨询教学团队”,获得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建设学科”,“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现代教育技术” 3门精品课程以及多门优质课程等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2014年学前教育教研室为我校首批建设先进实验室。

5.实验室建设步伐紧跟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

2011年以来,我们结合专业实践教学急需,完成了对应用心理学部分实验室改建和重建,建立了团体心理辅导、音乐心理诊疗、人格与儿童智力开发实验室。结合教师教育专业能力发展与训练急需,建立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与之配套的网络教学资源库正在建设中),数字化教学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观研室。突显我校教师教育发展特色。并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急速膨胀,实验实训成了当务之急。为了解决制约学前发展的实验实训瓶径,获得了学校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对学前教育专业绘画创作,舞蹈编创实验室、学前音乐创编实验室(增加2个)进行调整和该扩建,新建立了现代的学前教育实验室:蒙氏教具实验室,奥儿夫音乐训练室、感通训练室、电钢训练室(2)和60台的钢琴训练器材。这些实验室全部在2012年4月完成。保证了基本的教学所需,个别实验室达到了高水平。为满足应用心理学应用能力培养建设所需要,建立了眼动实验室。2014年获得校级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6.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培训功能,实现教师教育的良性发展

2012年7月,我们通过和地方的合作举办了幼儿园园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保育员培训。受到明显成效。同时也积累了学前教师培训经验。2012年以来,在学校领导和成教学院的积极支持下,通过论证和答辩,连续四年获得了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使我院教师培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四年来共承担送培到县任务20个县市,脱产集中培训达到1500人。并同时完成了400人的顶岗置换任务

(二)目前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

教育科学学院尽管在各项工作在“十二五”期间稳步推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人才培养方面

集中体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和学生评价几个方面:

课程体系方面:传统模式过度强调统一,学生主体性缺失,以知识传授为本位,机械固守预先设定的教案,育人方式单一孤立。现代教学模式改革是在协同育人的情境中实现的,对于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而言,开放协同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就现实状况而言,校园内外、课堂内外、理论实践之间存在着壁垒与障碍,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学生评价方面: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一套科学完备的导向性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单一,评价内容不完整,协同育人的培养体系没有完全形成,评价的视角和出发点各异,因而在一套协同育人的开放体系下对教育类和心理学类类学生素质加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2.学术研究方面

一是缺乏前瞻性的国际视野。在社会环境、动力因素较以往有了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定位为应用型,那么研究方法需要新的思维和理念,需要新的方法和范式,这方面并没有形成新的值得骄傲的应用型研究成果。

二是缺乏本土化的实证性研究也相对缺乏。教育科学学院定位于地方性,那么关于地方性方面的研究有一切,但总体上看本土化地方性的研究相对缺乏。

三是研究成果缺乏实用性,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在抛弃传统的描述性研究方法,转而追求实证方法过程中,教育心理研究与教育心理实践脱节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学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的寥寥无几。部分教师接受过量化研究方法训练、但毫无实践,单纯以方法的科学性来衡量学术研究成果的价值,研究成果与实践的相关性越来越弱。

3.服务社会的贡献力方面

学院服务社会的规模不大,层次较低,水平不高,缺乏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一些全局性重大问题、热点角度问题的实证研究,缺乏合作研究平台的搭建,缺乏对各级教育部门、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单位决策的影响力和贡献力。

4.办学资源方面

学术资源匮乏,与国内一流大学的教育心理类学科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办学条件艰苦,办学空间狭窄,硬件软件条件亟待改善;社会资源利用不足,需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在学校整体规划统领和指导下,遵循“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协同合作”的办院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关注本土教育、心理为主题、以协同发展为动力、以应用研究为支撑、以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为根本,致力于培养充满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富有主体精神,具有执行力、创造力的高层次教育人才,切实增强学院的持续发展力与核心竞争力。

(二)总体目标

以培养具有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人才为目标,以实现课程体系和学科研究方法和范式的变革为方向,以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人才培养方略为己任,立足地方,协同发展,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道路,致力于把教育科学学院建设成为具有持续发展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学院。

具体而言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1、努力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实现突破。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把教育学建设成为省内重点学科,晋升为省级团队;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多出精品和标志性成果,多承担重大项目;争取在国家级项目上实现突破

2、努力在师资队伍高层次人才引进实现突破。学科兴院是内容,人才兴院是根本,重点关注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尤其是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方向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实现突破。并以此优化教师学缘结构,增强教师在新时期的综合竞争力;

3、在特色办学方面实现突破。办学特色是学院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生命线,按照我院办学的定位,狠抓特色的内涵,通过办学特色凸显专业水平优势。

(三)发展理念

1、持续稳步发展的理念

未来5年的教育科学学院将持续对自身的办学目标与使命、发展路径、优势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构建起开放、协同、立体、动态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平台,以持续的探究和创新推进教育科学学院的稳步快速发展。

2、协同发展的理念

在学校转型的的大背景下,教育科学学院将按照产学研合作,走学院、地方、中小学幼儿园协同发展的路径,在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学研等方面充分合作,实现教育科学学院转型发展,扩大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3、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理念

基于教育科学学院现在的实际情况,扩张已完成,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将成为未来的重头。因此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独特的研究视角,向基于一定应用成果(教学和科研)方向发展是十三五的基本任务,并将形成教育科学学院的特色。

(四)发展思路

稳步发展现有的三个专业,在招生规模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在人才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多做文章。基本的思路为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三个专业的转型发展。实现课程与实验(实践)的融合、实验(实践)与创新的融合、创新与成果的融合。建立幼课360网络教育平台。并通过此平台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建立协同发展的网络系统,实现协同发展,扩大办学社会影响力。

(五)发展路径

注重挖掘与发展办学的行业特色,走创新发展之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进课程设置,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创新的教育科学学院学院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的差异,或人云亦云,而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导向去发展,把创新建立在细节和系统之上。从研究视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范式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院评价与管理体系等多方面着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三、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1、招生与就业

基本目标:招生规模稳中有发展,招生结构更加合理。切实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学生创业成才意识,为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及今后的创业成才奠定基础。强化就业制度,严格按就业程序操作,确保就业工作质量稳步提高。加强对学生就业跟踪调查和服务工作、确保学生就业满意。

具体指标:

(1)应用心理每年招生50人,在校生规模200人;学前教育每年招生150人,在校生规模450人。小学教育每年招生100人,规模400人。院在校生规模1200人左右。

(2)结合转型发展做好职业教育,每年设定2-3个项目开展职业项目培育计划。

(3)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指导,建立毕业跟踪制度,做好跟踪指导报告。

2.学科专业建设

基本目标: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协调发展,做好专业转型发展工作。优化与构建呼应地方产业结构需求的学科专业(专业群)结构。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在专业达标、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品牌特色专业。做好教育学校级专业群建设。

具体目标:

(1)应用心理学专业以营销心理和咨询心理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强化应用与实验实践,培养复合型、创新性、高层次的应用性人才;

(2)学前教育专业以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以五大领域课程为基础,强化主体课程和基础课程的成果形式,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3)小学教育专业深入推进“厚基础-重实践-拓展社会服务能力”的专业建设方案,将学习与研究融为一体,倡导以研究和探究为本的自主学习策略,使学生更有效地获取专业知识,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和专业综合实力

(4)申报1-2个应用性专业或专业方向,保证专业结构布局合理。

(5)将学前教育专业建成“省级特色专业”。小学教育申报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3.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基本目标:构建以专业技能体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标准体系,突出职业化和创新精神。以教师教育数字化教学示范中心为这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重要平台,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及其开发等。制定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突出实践性、实验性、体验性、应用性教学的地位,不断加大专业见习、专业实践学分的比重。

具体指标:

(1)课程体系转型与建构

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依据。“十三五”期间,要每年对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一次微调,四年进行一次修订,不断改进和完善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培养体系。2018年以前,学前教育完成与国外大学的课程对接。2020年完成应用心理和小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造。

(2)教学研究:“十三五”期间,学院要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成果的产出水平与质量,力争获得部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3-5项;争取获得校级教改项目20项;发表教学改革学术论文40篇。

(3)以教研室为单位,建设完善院级教学团队,申报2-3个校级教学团队以及1-2个省级教学团队。

(4)申报1-2个校级教学示范中心,并努力申报省级教学示范中心。

(5)申报2-3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并努力申报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组织编写教材教辅4-5部。采用国家级和部级优秀教材。

(6)强化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技能,争取获得校级教学大奖赛和省工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等10-15项。

(7)建立完善的实践教育体系,将教学、研究与创新实践结合起来,尤其与中小学幼儿园、企业全面合作在抓好、调整现有实习基地基础上,增加各专业尤其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实习基地12-15个。

4.师资队伍建设

基本指标:“十三五”期间,基于转型的需要,教育科学学院要致力于建设成一支有特色、有水平、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教学创新团队,这个团队将集纳国内一流的应用能力强的教师。

具体指标:

(1)是要实施青年教师培养与奖励计划,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应用能力水平

(2)鼓励与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学术机构进行研修培训;

(3)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国内著名的学术会议,鼓励青年教师从事长期科学研究并努力解决其后顾之忧,努力培养一支有影响力的青年教师骨干队伍。

(4)要聘请2-3名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和拔尖人才为我院兼职教授,各专业争取每年能引进1名博士,形成一支40-50人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新晋升教授4人,新引进博士5-6人。

(5)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小学或教育集团的“双向互聘”、“协同教研”等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新机制。

5.科学研究

基本目标:至2020年,建立适应教学研究与教学“质量工程”良性互动、紧密结合的科研工作运行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科研工作制度;逐步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科研条件。

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等学科研究初见成效,科研团队建设进一步发展,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项目、获奖、论文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形成教学与科研共同发展,科教并重,相互促进的格局。科研工作逐步成为教学改革、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

具体目标 :

(1)建设期内,科研项目争取省级项目年均2项,国家级课题1-2项,厅级项目30项以上,校级项目15项以上。鼓励教师与相关科研单位、产业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开展研究,获得横向项目资金支持。争取产学研横向课题1-2项,各类科研经费达到20万元。

(2)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心理学研究、学前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等我院具有较多优势的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研究成果。规划期内,省级以上奖励成果1-3项;发表学术论文250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重要期刊论文40篇以上,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5篇,CSSCI收录论文10-15篇;发明专利1-3项;出版专著、教材10部。

(3)科研人才与团队建设。建设期内,学院将大力推进人才强院战略,把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科研发展的原动力。在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培训提升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加大对具有博士学位人才的引进。引进较强科研能力的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博士3-5人,培养、扶持1-3名学科基础扎实、学术思想活跃、创新能力较强的青年科研骨干,吸纳和培养学术带头人1-2名,中青年创新人才1-2名。

以“应用心理学”省级教学团队、教育学科优秀教学团队、心理咨询优秀教学团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优秀教学团队为基础,结合教师研究专长,按照突出特色、注重内涵、学科交叉、凝聚优势、整体提升的方针,在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凝练科研方向,形成科研团队1-2个。

(4)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工作。建设期内,进一步加强教育学硕士点学科建设,使其达到申报专业硕士学位点的条件。同时,加强与省内高校的合作,继续做好与河南大学联合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工作的基础上,拓展教育学专业硕士的联合培养工作。

(5)科研平台建设。加强专业教研室科研能力和功能,并逐步推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心、心理咨询研究中心等建立,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管理有效的科研创新平台。

措施及要求

(1)制订切实可行的科研考核办法,建立促进科研工作发展的约束机制。制订《教育科学学院科研工作实施方案》,强化过程管理,注重成效。将科研工作量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专业技术人员评聘等的重要依据。

(2)完善和落实有利于科研工作发展的激励机制。修订并实施《教育科学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对省级以上项目、省级以上获奖成果,三大检索收录论文、CSSCI、中文核心等级别论文进行奖励,把科研工作量纳入绩效工资分配体系,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按照多元化的思路,构建有助于教师实现自我、创新知识的运行机制和民主、宽松、开放、和谐的学术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教研室在出成果、出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有目标、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4)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为强化科学研究的团队作用,增强竞争能力,落实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和权利,提高研究人员的积极性,我院所有立项的纵、横向科研项目和校级科研项目,一律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

(5)建立科研工作投入多元化保障体系

实行科研项目和成果的资助补贴,鼓励全体教师踊跃争取各种类型科研项目,特别是高层次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以及横向项目。学院按照有关规定奖励获得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的人员,并为其开展课题研究创造各种便利条件。

6.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基本目标: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继续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增强、更新相关仪器设备,以满足教学以及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积极寻求与地方中小学幼儿园、企业的合作,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支撑。实现实验室建设与转型发展同步跟进。

具体目标:

(1)建设学前教育转型发展急需的园本教材研发与应用实验室、玩教具研发与应用实验室、幼课精品课程开发实验室、幼课360开发实验室;

(2)建设教师教育急需的书法专用,学前教育绘画专用教师、微课慕课实验室

(3)建设应用心理所需要的脑电实验室、心理自我测评实验平台,基础心理实验平台建设。

(4)与国内一流幼儿园、小学教师签订合作协议。组建学前教师产学合作名师团队和实验实训基地。

7.产学研合作与社会服务

基本目标:建立适合我院特点的政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和模式,全面提升我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大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较强工作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教育和应用心理学专门人才。深化与为地方教育部门和行业领域合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基础教育、心理健康提供服务和支持。

具体目标:

(1)深化《三方协同教师教育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强与许昌市教育局、一峰教育集团的合作。在课程资源建设、学科建设、科研成果转化、教育实习等方面深化合作,取得显著教学和科研成果。五年内,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校本教材10部。

(2)实现幼课360网站运营,并且建成省内知名度较高的学前教育资源网站平台。五年内实现注册用户突破万人,课件、微课、教材等资源覆盖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以此平台打造出优秀课程资源、教材资源、玩教具资源100项。

(3)加强与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增强为社会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辐射力度,积极拓展开发心理咨询机构合作资源,通过学生实训和导师交换等多种举措实现双方协同发展。

8.人才培养方面

基本指标:人才是立国之本,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实施高标准人才培养模式,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追求目标。实施分类培养模式。按照应用心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三个专业特点,制定各具特色的培养方案,根据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学生的具体需求与定位,按照就业、出国、考研、创业等不同导向对学生加以分类培养,分别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

具体指标:

(1)围绕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目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方案。2016年借助我院学前教育专业河南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组建学前教育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并在十三五规划期内争取应用心理和小学教育实施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

(2)建立创新创业项目

根据学生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引导,每年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实施项目带动的策略,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的高素质人才。并成立相应的导师团队给予指导。不追求数量,只问质量和效果。

、保障措施

保障“十三五”规划有效实施,要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最大程度地激发全院师生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改革发展稳定、干事创业和谐的强大合力。

(一)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做好学术归队工作。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教师优势与特长、年龄与人数等因素规划学术团队,结合学院发展和自身基础,每一位老师都要进行学术归队;二是推进传、帮、带和老中青结合,进一步促进团队成员的协同发展;三是实施全员进修学习制度,鼓励教师深入中小学、幼儿园、一线企业机构等单位,或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需要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读博或访学进修。

(二)项目管理为依托

针对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教研室为单位,详细精确地分配工作任务和计划,按照项目管理的原则,对每项指标进行考核和督促。确保“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完成。

(三)实施质量工程

针对规划中所提出的实施目标进一步加强质量工程建设,从经费投入和使用、责任划分、完成进度、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确保目标的有效完成。围绕《发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定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全面分析检查实施效果及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