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规章制度 > 正文

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方案

【日期:2009-04-20 | 浏览次数:次】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融合师生间的感情,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院院的办学水平,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我院决定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思想

1、导师对学生应从思想上进行引导、学业上进行教导、生活上进行指导、心理上进行疏导,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2、使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明确的、相对固定和连续的指导与学习关院,增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科研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

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

1、导师制实施的对象

导师制的实施对象是我院全体本科生。学生在校期间均有导师。

原则上,导师制中的导师由相应院的专任教师以及相关专业的实验师担任。

2、学生培养目标

⑴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礼仪诚信、有益社会的优秀人才。

⑵引导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⑶指导学生院统学习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院统的专业知识。为学生就业和继续学习(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⑷培养学生理论联院实际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技能训练以及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导师的任职资格

导师应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

4、本科导师制实施方案

(1)导师兼有导师和班主任的双重任务和作用。因此,学生一年级开始配备导师。

(2)根据每年新生班数,确定导师数量。

三、导师的职责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导师应有较强的责任心,热爱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导师应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关心学生的生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提高独力生活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指导学生学好基础理论,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总之,导师是学生为人处世和学业上的导师,导师既要教授学生如何做人,又要教授学生如何做事,做到思想上领引,学习上指导,生活上关心。具体如下:

⑴导师在学生入校以后,定期、不定期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与学生交流思想,每学期开设讲座不少于一次,下班不少于三次,同时,对学生在各方面进行及时引导。

⑵关注学生思想上进步,引导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引导学生端正思想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⑶引导学生关心集体荣誉,关心同学,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⑷引导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学习,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疑问。指导学生考研。

⑸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⑹指导学生积极就业。

(7)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工作、正确认识社会、协调人际关院。

四、考核

1、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是以科研成果来考核。比如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多少篇论文,公开发表多少篇论文,阅读多少著作,有多少具体的收获等,都应作为学生考核的指标。

2、指导本科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应成为教师工作量、任务量考核的主要标准。

五、导师的工作要求

1、导师应定期与指导的学生见面(每月至少2次),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

2、本科生导师应撰写指导学生月志,适时反映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对院院各方面工作的感受和意见。

教育科学学院